本篇文章1367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是不是经常看到一些文章,明明是在夸某个东西,但读着读着又好像在吐槽?或者反过来,开头一顿猛批,结果最后却让你忍不住想买?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逆软文!
这种写法最近火得不行,但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。
简单来说,双逆软文就是先夸后骂,或者先骂后夸。听着有点矛盾是吧?但人家玩的就是这个反差感。
举个例子:
- 先夸:"这款手机拍照简直无敌!"
- 再逆:"就是价格贵得让人想哭..."
或者反过来:
- 先骂:"这破游戏bug多得要命!"
- 再逆:"但玩起来就是停不下来..."
核心套路就是制造心理落差,让你觉得特别真实,不像那些纯吹嘘的广告。
人都有逆反心理。你一直夸,读者反而觉得假。但如果你先骂两句,他们就会想:"诶?这人挺实在啊!"
心理学有个说法叫峰终定律,就是说人对一件事的记忆主要看高潮和结尾。双逆写法正好两头都占了。
全篇都在夸的东西,你敢信吗?但要是有点小缺点,反而觉得真实。就像找对象,完美无缺的反而让人害怕...
骂得太狠可能真的把读者劝退,夸得太猛又显得假。七分夸三分骂是个不错的比例。
不能是致命缺点!比如:
- 可以说"充电速度稍慢"
- 不能说"电池会爆炸"
当然有!搞不好就翻车...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读者都精得很,纯吹嘘的软文反而没人信。或许暗示这种带点批判性的写法才是未来趋势?
根据我的观察(虽然样本量有限),这些行业效果特别好:
1. 数码产品 → "性能炸裂但续航尿崩"
2. 美妆护肤 → "效果惊艳但价格肉疼"
3. 餐饮美食 → "排队两小时但好吃到哭"
4. 教育培训 → "课程超难但学完涨薪"
具体到不同品类怎么玩转这个套路,可能还得看具体情况。毕竟每个行业受众的接受度不一样...
看个真实案例:
"这款扫地机器人简直智障!
第一次用就撞墙5次,差点把我家猫吓死...
但用了一周后——真香!
现在每天回家地板干净得能当镜子,
连我妈都说这钱花得值!"
分析一下套路:
1. 开头制造反差
2. 中间加入具体细节
3. 结尾用第三方背书
关键是要让转折显得自然,不能太生硬。就像讲故事,要有起承转合。
现在这种写法已经有点泛滥了...我猜接下来可能会有这些变化:
- 三逆写法:夸→骂→再夸,波浪形情绪起伏
- 群体双逆:让多个用户现身说法,有的夸有的骂
- 数据双逆:用真实测评数据来制造反差
不过具体会怎么演变还真说不准,毕竟网友的喜好变得比天气还快...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