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28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你前次收到手写信是什么时间? 在这一个微信秒回、邮件秒达的时期,咱们似乎已经忘了把情绪装进信封、贴上邮票的那种期待感。但奇异的是,越是数字化,手写信反而越显得可贵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写信和寄信这种"老土"方式,反而成了最走心的营销利器。
症结来了:大家都在搞短视频、新闻流广告,为啥要回首玩写信?
答案很浅易——出于没人这么干了!当全体品牌都在屏幕里挤破头时,一封实体信反而成了清流。
重点来了:写信营销的3个无奈调换的优势
1. 触达率超高:电子邮件的打开率平均不到20%,而实体信件的打开率超过85%!
2. 留存时间长:没人会珍藏广告邮件,但难看的信件可能被放在抽屉里保存好几年
3. 情绪代价爆表:手写字体、纸张质感、以至墨水滋味都在传递热度
(举一个栗子:某小众香水品牌用感化香水的信纸给VIP顾客手写信,复购坦率接涨了300%)
中心症结:都是写字,凭啥你的信就能让人珍藏?
中心在于把商业新闻包装成私人对话,这里尚有几个实操技巧:
必须加粗的5个神思写法
- 开头要像和老友人谈天:"记得你前次说爱好茉莉花香..."(别一上来就"尊敬的顾客")
- 适当暴露不完善:手写时故意留个墨点,比印刷体更存在人味
- 埋彩蛋:在信封里夹片干花、茶包,制造拆盲盒的惊喜
- 用时间差制造期待:"这封信超越大半个中国来找你..."
- 结尾留钩子:"复书告诉我你的答案,下封信有惊喜"
(某书店用这一个方法,让20%的收信人真的复书了,转化率是电子邮件的10倍!)
灵魂拷问:花大心理写的信,最后用5毛钱信封寄出去?
太亏了!寄信本身就是仪式感的一小部分,这方面细节决议成功与失败:
寄信避坑指南
邮票挑撰:留念邮票比个别邮票更存在珍藏代价
邮戳玄学:特意去老邮局盖特色风景戳(比如说拉萨、鼓浪屿)
信封小神思:定制火漆印章,成本不到2块钱但逼格拉满
时间邪术:算好让信在生日/留念日当天投递
(有个做婚庆的团队,专门帮新人寄"慢递情书",收费198元/封还爆单...)
不是说全体商品都适合,但这几类玩信件相对开挂:
1. 高客单价服侍:私人银行、留学机构(信里夹金箔都不过火)
2. 文创类商品:书店、文具品牌(信本身就是样品展现)
3. 情绪开销:鲜花、珠宝(把商品故事写成情书)
4. 小众品牌:夸张匠人精神的(手写信=品牌品格化)
反面课本:卖手机壳的非要学人家写文言文风格信,尬出天涯...
最后的症结:岂非真要完整放弃高科技吗?
当然不!最佳组合是线上+线下混杂打法:
(某儿童培育品牌让孩子家长手写信,扫描后天生AI朗诵视频,友人圈刷屏了)
写在最后:
说到底,写信营销火的不是款式,而是被互联网惯坏的咱们,突然发现原来尚有人违心为您花时间。下次再看到"老土"的邮寄广告,别急着吐槽——说不定人家转化率比你刷屏的短视频高多了呢!
(突然想到...要不你当初就找张纸,给重要的人写句话试试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