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50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——当我们给孩子买下第N个乐高、第N+1个芭比娃娃的时候,孩子真正想要的,到底是什么?是啊,儿童节又来了,商场广告、电商推送噼里啪啦砸过来,好像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孩子似的。但,等等。我们是不是跑偏了?
我们先来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:儿童节究竟为谁而设? 是为了让孩子高兴,还是让大人觉得自己“做了该做的事”?
我见过不少家长,提前两三周就开始焦虑选礼物,甚至互相打听“你家送什么”。好像礼物价钱越高、越新潮,就越能表达爱。但孩子呢?可能拆开包装玩了两天,就丢到角落积灰了。
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侄子。去年他爸妈送了一台挺贵的编程机器人,结果他最喜欢的是——拉着全家人一起用纸箱搭城堡,玩了整整一个下午。你看,孩子要的往往不是多贵的东西,而是你全心全意的陪伴和关注。
好,那我们不送礼物,还能做什么?儿童节的本意,其实是提醒我们去看见、去尊重、去保护孩子的权利和快乐。而快乐,真的可以很简单。
比如: - 花时间陪他们做一件“没用”的小事:一起发呆、数云、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——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事,恰恰是孩子眼中的宝藏时刻。 - 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: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一天怎么过(在合理范围内)。他们可能会选去公园野餐,或者在家和你一起烤焦一盘饼干——但那又怎样,开心啊! - 认真听他们说话:不打断、不评价,就让他们叽里呱啦讲完自己的想法。这种被尊重的感觉,或许比收到礼物更让他们印象深刻。
不过话说回来,完全否定礼物也不现实。如果送,可以试试送“经历”而不是物品——比如一次家庭露营、一场亲子戏剧,或者共同学做一道菜。这些共同经历的回忆,往往比实体礼物存留得更久。
现在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:现在的孩子,比以前更快乐吗?
表面上看,他们拥有的物质多了,玩的选择也多了。但他们的自由时间,好像反而变少了。功课、补习、兴趣班…有时候连周末都排得满满当当。儿童节某种程度上,反而成了他们少数能“合法放松”的日子。
所以有时候我在想,儿童节或许该是“给孩子减负”的日子——不只是减学习的负担,更是减心理的负担。让他们有机会发呆、奔跑、尖叫,甚至…无聊一下。
你知道吗?无聊其实能激发创造力。总是被安排得满满的孩子,反而可能失去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。
当然啦,这方面我也不是专家,具体怎样的放松节奏最好,可能还得因孩子而异。有的孩子就喜欢热闹,有的可能真的需要安静自己待着——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、多沟通了。
如果你也想让这个儿童节有点不同,不如试试这几个方向:
说到底,儿童节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来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:我们希望孩子怎样长大?我们如何看待“快乐”?怎样才算“对他们好”?
也许,我们不必总想着要给孩子什么惊天动地的惊喜。陪伴、尊重、以及愿意慢下来走进他们的世界——这些看似简单的事,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、却最该给予的礼物。
这个六一,不如就从“问问孩子真正想要什么”开始吧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