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0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在等红绿灯的时候,瞄到路边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广告牌,心里嘀咕:“这牌子讲的啥?怎么像新闻又像广告?”——恭喜你,你大概率是撞见“公关软文广告牌”了。
这东西吧,你说它是广告,它不直接卖货;说它是新闻,它又明明带着商业味儿。今天就唠明白它到底是什么、怎么运作,以及为啥企业越来越爱用它。
简单来说,公关软文广告牌就是把一篇“软文”的核心信息,用广告牌的形式展示出来。
那“软文”又是什么?呃,这有点像……披着羊皮的狼?不不,比喻不太对。它更像是那种看起来是科普、是故事、是新闻,但实际上是为了宣传某个品牌或产品的内容。比如你看到一篇《当代年轻人睡眠质量报告》,读到最后发现是某床垫品牌的调研——这就是软文。
而软文广告牌,就是把这种内容精简、视觉化,做成大幅广告放在人流密集处。它不喊“快来买”,而是说“我来告诉你件事”。
好问题!普通广告直接粗暴:“买我!我好!现在打折!”;而软文广告牌走的是迂回路线:“你知道吗?80%的人都有这个问题……恰巧我们在研究这个”。
这样做有几个明显好处: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这样操作。比如你要是卖螺丝钉,可能还不如写个“特价三折”来得直接。
别以为随便写几句话配个图就是软文广告牌了。做得不好,就像是在地铁站里自言自语还没人搭理。
核心要点有几个:
? 标题要抓人——比如“上海30%的白领不知道这件事”就比“XX品牌介绍”有效得多;
? 内容要有信息量——不要光吹自己好,最好提供一点真实数据、趋势解读或解决方案;
? 视觉要简洁高级——千万别堆砌文字!没人会停下来读小作文;
? 品牌露出要克制——可以在角落低调展示Logo,而不是把自己写成C位主角。
举个例子,某健康科技品牌曾做过一个广告牌,上面写:“每天久坐8小时,你的脊椎正在悄悄变形”。然后右下角写了一行小字:“XX科技,专注办公健康解决方案”。你看,没喊卖椅子,却让你主动想了解。
坦白说,这种广告形式的直接转化率很难精确测量。不像点击广告能看到多少点击、多少购买。软文广告牌更多是品牌曝光和认知塑造。
但有一些第三方调研表明:
当然啦,具体效果可能还得看行业、看位置、看内容质量,不能一概而论。
大概率是的。
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稀缺,硬广告越来越容易被忽略。而软文广告牌提供“内容价值”+“品牌暗示”的组合,反而更容易潜入大脑。
不过它也面临挑战,比如:
这些问题品牌们还得慢慢摸索。
所以下次你再在商圈、地铁、电梯口看到那种“不像广告的广告”,不妨停下来想想——它背后是谁?想传递什么?有没有打动你?
公关软文广告牌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街头对话”。它不喧哗,不强迫,只是轻轻对你说:“嘿,这件事,我觉得你应该知道。”
知道了之后要不要行动?那就看各人选择了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