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98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——明明公司有食堂、有点餐补贴,为啥还要组织员工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?搞这种活动是不是纯属折腾人?浪费时间又不好收拾?
说实话,一开始我内心也是拒绝的。可自从我们公司搞了几次“自煮日”之后,我整个人都改观了。这根本不是想象中的“额外负担”,反而成了一种…嗯…挺奇妙的团队融合方式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公司组织自己做饭这件事,到底藏着多少我们没想到的价值。
公司最初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“是不是为了省成本?” 但行政部的同事后来跟我们坦白:其实真没省多少,甚至初期买设备、备食材还花更多。那图啥?
核心就一句话:想让大家真的“凑在一起做点事”,而不是各吃各的外卖,各刷各的手机。
你想啊,平时工作交流要么是会议、要么是钉钉,聊的都是任务和进度。但一起做饭就不一样了:
我知道你在想:“说得轻松,到时候灶台谁清理?碗谁洗?吃出问题谁负责?” ——这些我们公司也头疼过。但试了几次之后,慢慢摸出了几个不太累且大家愿意参与的模式: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方式最高效、最让人愿意参与?可能还得看不同团队的性格,这一点我们也在摸索中,没有标准答案。
你以为做完吃完就完了?其实后续影响才更有意思。我们注意到一些变化:
当然啦,不是每次活动都完美。比如:
从我经历来看,挺值的。虽然它不能直接带来KPI的提升,但那种团队的默契感、信任感,是很多团队建设活动难以达到的。
如果你公司也在考虑要不要做—— 我的建议是:别搞得太复杂,从小开始试一次。哪怕就从一起煮个火锅、包次饺子开始,你可能会发现,你的团队比你想象中更有创意、更可爱。
说到底,吃饭是小事,但一起做饭、一起分享的过程,让我们重新找回了一种“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”。而这,或许是当下职场中最稀缺、也最值得投入的东西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