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这种经历?刷手机的时候,突然跳出来一篇讲保健品的文章,标题写得特别吸引人,点进去一看——嚯,感觉不买就亏了,甚至有点心动想下单。但转头一想:“等等,这该不会又是来忽悠我的吧?” 对,这种感觉就对了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一篇真正能打动人、又不让人反感的保健药品营销软文,到底该怎么写?
说实话,很多人一听到“营销软文”第一反应就是:又来洗脑、又来骗我花钱。但你想啊,如果它真的一无是处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品牌拼命写、用户还愿意看?其实关键就在于——软文的核心不是“卖货”,而是“解决问题”。
比如你长期熬夜、总觉得累,看到一篇讲“护肝片”的文章,它不是一上来就喊“快来买!”,而是先聊现代人熬夜的普遍现象,再慢慢引出护肝的重要性,最后才提到产品。这种节奏让人更容易接受,因为它是从“我懂你”开始的。
自问:那是不是所有软文都能这样? 自答:也不一定。有些软文写得生硬,就像硬塞广告,用户一眼识破就跑了。真正好的软文得像朋友聊天,有共鸣、有干货,最后才轻轻推你一把。
你别看软文好像随便写写就行,其实背后得有东西撑住。比如你推荐一款助眠保健药,总不能光说“吃了就能睡”,你得有: - 用户真实反馈(比如“王阿姨用了三个月,现在能一觉到天亮”); - 数据或研究支撑(当然啦,具体机理科学界还在进一步探索,但现有数据显示80%的使用者反馈有改善); - 使用场景(比如“睡前半小时吃,别和茶一起用”)……
如果光喊“神奇!”“颠覆!”,读者只会觉得:这又来一个吹牛的。
你别一上来就扔产品,那吃相太难看了。最好按这个节奏来:
好软文不能像机器写的,得带点人情味。比如: - 适当暴露“我不知道”:比如“虽然这款产品对大多数人有用,不过话说回来,个体差异确实存在,建议先用一小段时间看看”; - 讲故事别编得太完美:比如用户案例别说“彻底好了”,可以说“缓解了很多”、“精神状态更稳定了”; - 用口语化表达:“说实话”、“咱就是说”、“别忘了……”这种词,让人感觉更亲近。
这一点特别重要但很多人不注意。保健品软文不能写“治疗”、“治愈”、“根治”这些词,是违反广告法的!只能说“辅助”、“改善”、“调节”。另外,成分功效不能凭空捏造,得有理有据。不然轻则被平台删文,重则被举报处罚——那真是前功尽弃。
写保健药品软文,本质上不是在做销售,而是在建信任。用户今天不买,可能明天需要时就想起你了。所以别急着变现,把内容做扎实、有用、有温度,这才是能持续打动人的关键。
嗯……大概就先聊到这。如果你也开始想写软文,记得:真诚一点、踏实一点、慢慢来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