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0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你是不是也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广告?什么"三天奏效"、"祖传秘方"、"专家推举"...这些软文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?今天我就来给你扒一扒这里面的门道,保证让你大开眼界!
中心症结:为啥保健品厂商砸重金也需要上电视?
浅易啊!电视这玩意儿当初看着似乎过时了,但对中老年人来说仍是最信任的新闻渠道。我奶奶到今日还以为"能上电视的都是好东西"呢!
详细来说有三大优势: 1. 威信背书:老百姓自然以为电视台考核过的东西靠谱 2. 覆盖面广:特殊是地方台,能精准收割中老年受众 3. 洗脑效应:反复播放的广告语非常容易让人记着
举一个真实案例:某地方台播的"XX骨痛贴",就靠天天转动播放15次,三个月业务额直接破亿!你说吓人不吓人?
中心症结:这些软文到底有什么固定模板?
我探索了100+个案例,发现基础逃不出这三种套路:
重点来了:这些"专家"十个有九个都是假的!客岁就被曝光过某"养生专家"切实是群演,一天200块...
留意:这种套路最缺德,专门依靠老年人的健康焦虑。我二姨就被忽悠买过2万块的"量子磁疗仪",终局就是个会发光的塑料盒子!
本相:谁人计数器都是遥控的!想要多少数字按个键就行...
中心症结:个别老百姓怎么避免受骗?
教你几招适用的: 1. 查备案:全体正规保健品都有"蓝帽子"标志(国家药监局可查) 2. 小心疗效宣扬:凡是说"治疗XX病"的100%是骗子 3. 核实专家身份:上网搜搜这一个"教养"是不是真存在 4. 问问年轻人:下单前先让孩子帮忙查查评估
重要提醒:遇到这些中心词要小心→"根治"、"祖传"、"诺贝尔奖技巧"、"航天员专用"...
中心症结:怎么写才可能既有效又不守法?
诚然我不激励忽悠人,但倘若你确实要写合规的保健品广告,记着这些要点:
必须标注:"本品弗成代替药物" 功效表述:只能用"辅助改善"这一类含混说法 数据支持:要有真实的测验报告(别P图!) 案例真实:患者见证必须签授权书
反面课本:某品牌出于把"辅助降血糖"写成"根治糖尿病",直接被罚了327万!
说真的,每次看到老人被这些套路骗走养老钱,心田就特殊不是滋味。保健品不是弗成以卖,但不能昧着良心卖啊!
倘若你家里有爱看电视的长辈,赶紧把这篇文案转给他们看一看。记着:天上不会掉馅饼,电视里说的也不一建都是真的...(哎,我是不是说得太直白了?)
对了,下次再看到那种特殊夸张的保健品广告,不妨多留个心眼儿。毕竟咱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