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13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中秋节快到了,老板让你写一篇蛋黄酥的软文,你盯着屏幕半天,一个字都憋不出来……“到底怎么写啊?难道就只会说‘好吃、酥脆、香甜’?”——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拆解一下,中秋蛋黄酥软文到底该怎么写才能让人看了就想买。
你可能觉得,“不就是个蛋黄酥嘛,写它多简单!”但问题是,大家都这么写,用户早就审美疲劳了。你写“酥皮层层分明”,别人也写;你写“蛋黄油润咸香”,隔壁文案都快用烂了……所以,软文的核心不是描述产品,而是唤醒情绪和需求。
自问自答时间:软文到底软在哪? - 它不是硬广,不直接喊“快来买”; - 它得讲故事、拉共鸣、造场景,比如中秋团圆、小时候的味道、送礼的心意…… - 最终让你“不知不觉”就被种草了。
好软文就像聊天,得慢慢带入。比如你可以这么布局:
用户买蛋黄酥,买的不仅是吃的,更是一种“感觉”。所以这几个点一定要加粗强调: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咸蛋黄最好吃?有人说高邮的,也有人推广西海鸭蛋……这个可能还得看个人口味,我也没法下定论。
“可我文笔不好,咋模仿?”——没事,咱不用华丽词藻,白话反而更亲切。比如:
案例1:突出情怀
“小时候盼中秋,是为了那一口莲蓉蛋黄。现在自己做了妈,总想找回那个味道……直到尝到这款蛋黄酥,突然觉得:对了,就是它!”
案例2:突出工艺
“你们知道吗?这蛋黄酥的酥皮足足有16层!每一层都是师傅手工叠出来的,所以咬下去才会唰唰掉渣……”
案例3:突出稀缺
“咸蛋黄都是提前20天腌制的,一天就出200盒,不是我们不想多卖,是真的快不起来……”
你看,没用一个“好吃”,但看完就想试。
对了,有人觉得软文就得辞藻华丽,但其实大白话+真实体验反而更打动人。这一点或许暗示:用户更信任“人话”而不是广告语。
最后捋一遍:
软文不是说明书,而是情感连接器。你要让用户觉得“这说的就是我”,然后自然而然想买它——不管是为自己吃,还是为送礼。
所以下次写蛋黄酥软文,记得:
→ 先抓场景(中秋、送礼、怀旧)
→ 再抠细节(蛋黄、酥皮、低糖)
→ 加真实感(故事、图片、用户反馈)
→ 轻轻推一把(优惠、限量)
嗯……差不多就这样吧。其实写多了就会发现,软文没那么难,关键是走心别走形式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