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52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一束玫瑰能卖到上千块,还有人抢着买?而且买的不是普通玫瑰,是那个号称“一生只送一人”的roseonly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朵玫瑰背后的营销魔法到底是怎么玩的。
先别急着吐槽价格。roseonly的花,还真不是普通花。他们家的玫瑰是来自厄瓜多尔的顶级品种,个头大、颜色正、花期长……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。
最狠的一招是: 他们搞了个“一生只送一人”的绑定机制。你第一次购买时要绑定收礼人的信息,以后就只能送给这一个人。想换人?没门。
这招简直绝了: - 制造稀缺感:不是有钱就能随便买,送错了人就完蛋 - 绑定情感价值:把鲜花从“礼物”升级成“承诺” - 激发社交传播:收到花的人恨不得告诉全世界“有人把我设为唯一”
说到这个,得提一提roseonly的明星阵容。从李小璐贾乃亮(虽然后来离婚了但当时确实带货很强),到杨幂、李现、肖战…几乎半个娱乐圈都给他们站过台。
但明星代言真的有用吗?有用,但不止是代言那么简单。
roseonly很聪明的一点是,他们不止让明星拍广告,而是让明星真的在重要场合送他们家的花。比如求婚啊、生日啊、纪念日啊...这些真实的使用场景,比硬邦邦的广告有说服力多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这些明星代言带来了多少实际销量,这个数据外界还真不好说。可能只有他们内部才知道到底转化率如何。
收到过roseonly的人都知道,那个灰色盒子简直像个珠宝盒。丝绒质感、磁吸开合、里面还有海绵垫固定... unpacking experience(开箱体验)做得跟拆爱马仕一样。
这其实暗藏了一个消费心理学: - 延迟满足感:一层层打开包装,期待值拉满 - 价值可视化:让你觉得“这包装都这么精致,花肯定更值” - 社交货币:这么好看的盒子,谁不舍得发朋友圈?
roseonly起家是靠线上,但最近几年疯狂开线下店,而且都选在SKP、IFC这种顶级商场,隔壁就是LV、Gucci。
这步棋很有意思: - 线下店不是用来冲销量的,而是做品牌展示的 - 给线上用户一个“触摸品牌”的机会 - 借助高端商场提升品牌档次
虽然线上传播效率高,但奢侈品终究需要实体体验来背书。毕竟几千块一束花,很多人还是想亲眼看看值不值这个价。
如果你仔细看roseonly的文案,会发现他们几乎不说“我们花多新鲜多好看”,而是拼命讲“一生只爱一人”的故事。
这种情感营销的套路: - 把产品变成符号:玫瑰不再是植物,而是“唯一的爱” - 制造仪式感:送花变成一种庄严的承诺 - 绑定重要节点:情人节、纪念日、求婚...专攻这些需要表达爱意的时刻
其实消费者买的不是花,而是那种“被独一无二对待”的感觉。这或许暗示了现代人情感表达的一种缺失?越是在缺乏安全感的时代,越是需要这种确定的象征物。
你可能觉得只有土豪才会买,但其实他们的用户画像很复杂: - 25-35岁的都市男性(主要是买来送人) - 对价格不敏感,但对品质敏感的人群 - 需要表达爱意但不知道送什么的人
有意思的是,很多用户表示“如果不是绑定一生只送一人,可能就不会买这么贵的”。你看,限制反而成了购买的理由。
roseonly的成功,本质上不是卖花的成功,而是卖概念的成功。他们把传统的鲜花行业活生生做成了情感奢侈品。
当然也有人吐槽:花会凋谢,盒子又不能当饭吃。但人家卖的根本不是花本身啊,卖的是那一刻的心动、承诺和仪式感。
在现代社会,这种情感价值,可能比实物价值更贵。
毕竟,有什么比“唯一”更让人心动呢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