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48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形?在焦作温县的山药地里拍了几十张照片,写出来的文案却像农科院测验报告;显明货真价实的垆土铁棍山药,发到友人圈三蠢才卖出去两单。客岁有个莳植户老李找我抱怨:"我这山药检测报告比药店的体检单都全,咋就没人看呢?"
先别急着猜忌人生。客岁双十一数据表现,温县铁棍山药线上贩卖额增添300%的店铺,有83%都在用"非专业话术"。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,怎么把土里刨出来的山药写成让人流口水的爆款文案。
大多数人把软文写成如许:
"本品产自北纬34°黄金莳植带,富含氨基酸、皂苷、多酚氧化酶..."
停!你这叫《本草纲目》摘抄。
看一看郑州某电商团队的操作:
他们把检测报告里的"皂苷含量1.2g/100g"翻译成"吃三根顶一锅老母鸡汤",把"垆地皮莳植"说成"山药得在硬得像砖头的土里练出八块腹肌"。终局同款山药价钱翻倍还卖断货。
划重点:铁棍山药软文不是科研论文,得学会把检测数据炖成家常菜。
堆砌专业数据
×错误树模:"18道工序严厉筛选"
√准确姿势:"清晨5点摸黑挖的才算是好货(老农都知道霜降后的山药最甜)"
盲目模拟保健品
×反面课本:"增强免疫力""延缓朽迈"
√实战案例:洛阳有个大姐用豫剧唱卖山药,"王婆卖瓜"式直播三天涨粉2万
不会找网民痛点
看一看这一个对比表:
网民表面要求 | 真实痛点 |
---|---|
想买好山药 | 怕买到假垆土货 |
关心营养代价 | 懒得查怎么吃 |
在意价钱 | 担心保存不当糟蹋钱 |
温县张大爷客岁用我这一个方法,把儿子拍的土味视频变成爆款:
重点提醒:万万别采用"基地直发"这种说烂了的词,试试"今早刚从东沟村二亩地刨出来的鲜货"。
Q:不会写莳植进程怎么办?
去田里蹲一天,记下这方面细节:
Q:怎么让人信任是正宗垆土货?
学学焦作谁人95后姑娘的损招:直播时把山药往水泥地上摔,听着"邦邦"声说明:"赝品可舍不得这么造,这一摔就是五毛钱"
Q:价钱比菜场贵三倍怎么说明?
换一个说法:"菜场卖的是山药,咱这是能当点心的垆土金条(附蒸山药蘸木樨蜜的吃法)"
干了八年农商品文案,最深的体会是:卖山药切着实卖人之常情。客岁有个顾客把检测报告锁抽屉里,反而在详情页放上自家娃啃山药的糊图,配上句"这小子三天不吃就闹腾",转化坦率接翻番。
当初清晰了吧?写铁棍山药软文就像和面——太较量容易硬,手段对了自然绵软筋道。下次记得把"严厉筛选"改成"二舅挨个拿袖口擦过的",保管大妈们追着问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