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4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有没有发现,刷到某些文章显明看着像故事,最后却跳出来个购物链接?上个月我友人花5万块找代经营公司,终局发出来的推文阅读量还没她自拍高。哎,这一个症结切实挺有意思的...
昨天途经商场看到两个展架:左边是某奶茶店新品海报,右边是"90后女孩辞职开茶饮店"的故事墙。诚然都在卖奶茶,但前者直接说"第二杯半价",后者却在讲创业血泪史。
中心差别:
我电脑里存着两份汽车文案,特殊能说明症结:
对比项 | 汽车商业文 | 汽车新闻推广文章 |
---|---|---|
开头 | "全新一代XX震撼上市" | "35岁那年我懂了..." |
中心段落 | 发动机参数+促销政令 | 自驾西藏遇险阅历 |
转化打算 | 即时拨打电话 | 文末投票选最想自驾路线 |
数据反馈 | 进店率1.2% | 转发率15% |
不过要留意,当初良多高手玩混搭。比如说某培育机构推文,开头讲家长辅导作业崩溃的段子,中间插课程优势对比表,最后用"限时优惠"收尾。这种杂交体转化率比纯软文高40%,但特殊磨难写作功力。
上个月帮餐饮店改文案,原版写着"选用入口食材",改版变成"主厨清晨3点蹲海鲜商圈"。终局订座量翻倍,尚有客人真跑去商圈找供应商。这里藏着个心理机制:
客岁某护肤品牌翻车事物还记得吗?软文里吹"三天祛斑"被罚80万。这里划重点:
友人公司上季度同时投了两种文案,数据很有意思:
干了八年文案,发现最厉害的既不是纯软文也不是硬广,而是能把商品特点转化成网民生涯场景的本事。上周看到个绝妙案例:卖保险的没讲保额疾病,而是写了篇"北京中年给女儿写的18封信",最后一页信纸印着保单编号。这种写法,商业文和软文的界限早就含混了,但效果比传统写法强三倍不止。说到底,网民早就不吃直球广告了,但完整没商业陈迹的软文,转化起来又费劲。可能未来的好的文案,都得是戴着软文面具的商业文,或披着商业文外衣的软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