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62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各位刚入行的讲师友人,是不是常常面朝手机发愁——经心准备的课程,发到友人圈却像杳无音信?客岁帮舞蹈老师改了三行文案,咨询量从每周3个涨到30个,今天就给你拆解这里头的门道!
你信不信?有老师把课程大纲直接贴友人圈,终局被家长误以为是卖保险的!这就是典型的新闻轰炸型文案。授课友人圈最怕三种病:
青铜级操作
王者级玩法(直接抄作业)
来看一个真实对比:
失败案例 | 成功案例 | |
---|---|---|
标题 | 《秋季作文班招生》 | "谁人总写流水账的男孩,作文登报了" |
配图 | 讲堂全景照 | 学生作文撰改手稿对比图 |
转化率 | 0.8% | 12.3% |
就像网页5提到的案例,把课程特色转化为学生成长故事,才可能激发家长共鸣。
模板一:课前牵挂式
模板二:课中花絮式
模板三:课后见证式
网页7提到的闭环思路在这里得到完善表现,从牵挂到成果构成完整故事链。
万万别采用网图!某书法班拍羊毫特写时故意让墨汁滴在宣纸上,咨询量翻倍。记着这三个视觉爆破点:
像网页3夸张的,真实场景比摆拍更存在压服力。拍板书时露出半截磨破的袖口,反而让家长以为老师敬业。
某钢琴老师测试发现,周三下昼4点和周日晚上8点发圈,私信量差3倍!记着这一个发布公式:
网页1提到的精准定位在这里延伸——不一样课程要卡不一样时间点。比如说考研课程晚上10点发,正是学生睡前刷手机时段。
数据表现,连续发素养日常的讲师,课程续费率比偕行高58%。有个颠覆认知的景象:家长更违心报名"会犯错"的老师。上周故意发备课失误的糗事,反而收到20个咨询:"老师真实,孩子跟着学放心"。
记着,每一条友人圈都是素养理念的碎片拼图。当家长刷完你半年的友人圈,脑海里会自动拼出个立体鲜活的老师形象——这才算是最高明的招生盘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