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96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近来是不是总刷到别人家的荔枝文案卖到断货?自己写的推广文却像杳无音信?别慌!今儿个就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,怎么把荔枝从枝头甜到潜伏顾客心头。咱不整虚的,直接上能落地的干货!
一、先整清晰:你的荔枝卖给谁?
客岁帮海南果园做推广时,老板拍着胸脯说:"咱家荔枝男女老小通吃!"终局文案发出去,转化率惨不忍睹。厥后调研发现:
_敲黑板_:万万别妄想一网打尽!就像网页1说的,不一样种类对应不一样人群。比如说桂味荔枝主打"甜中带木樨香",就该瞄准小资白领;白糖罂荔枝肉厚核小,重点推给带娃家室。
二、挖卖点要像挑荔枝:扒开表皮找果肉
常见误区就是光写"新颖多汁",这种文案放之四海皆准,跟没说一样!得学学网页3里的案例:
个别文案 | 升级版文案 |
---|---|
果肉饱满 | 撕开红纱衣,白玉般的果肉弹到指尖 |
清甜适口 | 咬破的霎时,蜜汁飚出三丈远 |
_绝招来了_:
三、文案架构要像荔枝壳:有层次才勾人
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抑扬顿挫,得学网页5教的"钩子架构":
_举一个栗子_:
近来给茂名果园写的爆款标题:
"清晨4点的果园监控流出,原来这才算是荔枝不泡药的佐证"
这一个套路联合了网页8说的"热门+牵挂",三天带来500+订单。
四、发布渠道要像荔枝蜜:找对地方才香甜
别学某些老板,抖音上发长篇大论,小红书搞参数对比!得看网页7教的平台特点:
_血泪教训_:客岁有个老板非要在知乎发专业论文,终局批评区全在探讨荔枝吃多上火,一单没成还倒贴科普费。
五、避坑指南:新手最易踩的三大雷
本人观点时间
干了八年农商品推广,我发现个铁律:能闻到土壤味的文案最带货!客岁跟拍果农老张一终日,他随口说的"这棵树比我孙子大十岁",直接成了爆款tag。反观那些"精选优品"的塑料话术,看得人直犯困。
近来行业数据表现:带采摘进程视频的推文,转化率比纯笔墨高3.7倍;有检测报告截图的详情页,客单价能上浮25%。下次写文案前,提议先去果园蹭顿午饭——保准比坐在电脑前憋灵感和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