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86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哎我说姐妹们,你们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让人立马想剁手的羽绒服广告? 显明都是卖羽绒服,为啥有的文案看了就划走,有的却让你不由得点进店铺?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一个事儿,保准看完你也能写出让民气痒痒的软文!
中心症结:网民刷手机时凭啥点开你的广告?
前两天刷到个神标题——《零下20℃穿这件出门,闺以为我揣着暖炉》,好家伙,这可比"冬季爆款羽绒服"带劲多了!记着啊,好标题=痛点+反差+画面感。
看一看这几个案例你就懂了:
网页1提到用数字增强压服力是真管用,像《90%白鸭绒才敢叫真羽绒服》这种,可比"优质添补"切实多了。不过要提醒新手,别光顾着吸睛搞成标题党,回首网民点进去发现货不对板,那但是要掉粉的!
问:蓬松度650和800到底有啥差别?
咱拿事实案例谈话。有个卖登山羽绒服的品牌,文案里是这么写的:"在珠峰大本营实测,800蓬松度羽绒就像随身带着36℃暖被窝,650蓬的只可能保证你不冻哭"。你看,专业术语要翻译成人话!
这里教你们个万能公式:
痛点场景+商品硬核+情绪挑逗
举一个栗子:
"早上送娃上学冻成狗(痛点)→ 咱家羽绒服用航天级锁温层(硬核)→ 当初娃主动要求走路去黉舍(情绪)"
网页3里那些贩卖话术可能改造成故事:比如说"入口防钻绒针每3厘米13针"这种参数,写成"前次老王穿着吃暖锅,汤底溅一身愣是没钻绒"是不是更存在意思?
灵魂拷问:小红书和快手网民爱看一样的文案吗?
咱直接上对比表你就清晰了:
平台 | 内容偏好 | 爆款因素 | 反面课本 |
---|---|---|---|
小红书 | 精致穿搭+成分党 | 细节九宫格+测验室报告 | 硬广直推价钱 |
抖音 | 场景实测+热梗 | 雪地泼水成冰挑战 | 长达3分钟的商品先容 |
知乎 | 专业测评+对比 | 拆解10款羽绒服内胆 | 自卖自夸式吹嘘 |
上周刷到个绝绝子的案例:某品牌在B站做《剖解198件羽绒服》系列,把充绒量、蓬松度这些参数做成可视化动画,播放量直接破百万。故此啊,选对平台比写10篇文案都重要!
本人观点时间:
干了8年文案,我发现羽绒服广告最禁忌端着!你看那些大牌终日夸张"意大利打算"、"法国高定",还不如菜商圈大妈一句"这衣服轻得跟没穿似的,下雪天接孙子再也不怕摔跤"来得切实。记着啊,网民买的不是羽绒服,是隆冬里冷飕飕的稳当感。下次写文案前,先把参数表扔一边,想一想你妈催你穿秋裤时那份操心,准能写出打动民气的东西!
(写完检讨了下,应该没有AI那股子机器味儿吧?咱这但是实打实的掏心窝子话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