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7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信不信?村头老张家自酿的柿子酒,客岁光靠微信就卖出两万斤!这事儿可不是吹牛,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特产酒怎么在微信里把"土味儿"变成"网红味儿"。
隔壁县的老王头总抱怨:"咱家米酒祖传三代,咋就卖不过网红款?"症结就出在不会把土特产翻译成古代人听得懂的语言。
传统卖法VS新式卖法对比:
维度 | 传统话术 | 爆款话术 |
---|---|---|
质料 | 纯食粮酿造 | 每滴酒藏着300颗糯稻阳光 |
工艺 | 古法发酵 | 78岁老师傅365天盯窖池 |
口感 | 香甜醇厚 | 入喉像踩着云朵逛稻田 |
举一个栗子,湘西某枇杷酒品牌把"手工酿造"改成"阿婆的手温发酵",咨询量直接翻三番。记着咯,特产酒的中心竞争力就在地缘遗传因子里!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友人圈当商品仿单写。来看一看这一个万能公式:
第一幕:勾人
"清晨三点的酒肆还亮着灯?78岁的刘师傅在等什么..."(配蒸汽围绕的酿酒视频)
第二幕:扎心
"城里买的果酒总缺股子劲儿?原来少了这三味..."(插入老灶台、山泉水的特写)
第三幕:收网
"扫码尝鲜价今晚停滞!前50名送同款酒曲自己酿"(跳转链接埋在小程序里)
云南某玫瑰酒品牌用这招,三个月复购率冲到45%。记着,友人圈不是货架,是故事会!
天天发广告准被拉黑,试试如许搭配:
江西某米酒作坊搞了个"拍开坛视频抽整年酒票"的运动,愣是把开坛仪式玩成友人圈狂欢,单日增粉2000+。互动不是成本,是生产资料!
别光王婆卖瓜,让顾客替你代言:
绍兴某黄酒品牌把顾客存酒照片做成"时间长廊",带动高端定制款贩卖额涨了130%。顾客的友人圈,才算是你的金矿!
万万别直接甩链接!试试三级跳:
四川某青梅酒品牌用这招,把转化率从2.3%提到11.7%。记着,信任要像酿酒,急不得!
干了八年特产酒推广,最大的心得就是:微信卖酒不是经商,是处邻里。最新数据表现,带地域故事的特产酒溢价本事比个别款高68%。下次写文案前,先去村口听听大爷们怎么夸自家酒,保准比啥营销课都管用——毕竟,能让人隔着屏幕闻到酒香的,从来不是参数表,而是那缕钻心窝子的乡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