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4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印象中的昆山是不是只有台资工厂和阳澄湖大闸蟹? 客岁有个北京来的投资人,在昆山转悠三天后惊呼:"这里咖啡馆浓度比三里屯还高!" 今天咱们就扒开金融强县的外壳,看一看这一个连续18年霸榜天下百强县首位的城市,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软气力。
玉山书院近来搞了件大事——把顾炎武的《日知录》做成了虚构宇宙课件。昆曲演员王姐告诉我:"每周三下昼,台企高管们会来听《牡丹亭》选段,说是能激发治理灵感。" 这种古今混搭不是偶然:
昆山科技局的报告表现,文明场景革新使产学研共同效率增强27%,客岁有43个科创名目是从古镇茶馆里聊出来的。
在黄河路的永和豆浆店里,你会发现个怪景象:台湾老板们用紫砂壶泡碧螺春,配着蚵仔煎吃蟹黄汤包。这种混搭背后是惊人的数据:
年份 | 台资公司数 | 开设文明课程比重 | 员工本地化率 |
---|---|---|---|
2015 | 4200家 | 18% | 63% |
2023 | 5800家 | 79% | 92% |
"刚开始以为昆山话像外星语,当初能听出巴城话和千灯话的差别。" 仁宝电子的林厂长说。他们公司以至办了昆曲身体培训,说是能改善流水线作业姿势。
长江路菜商圈二楼藏着天下首个菜场美术馆,卖鱼摊主老周兼任策展人。上个月他策划的"蔬菜抽象派"画展火了:
负责这一个名目的90后公务员小陆揭秘:"当初改造估算只有30万,咱们发动摊主捡包装箱当画布,当初每月文创收入抵得上三成摊位费。"
中科院的调研报告指出,昆山公司跨界革新指数高出天下平均水平41%,这或者说明了为什么疫情期间尚有公司逆势扩产。
Q:文明投入不影响金融吗?
A:看一看数据啪啪打脸——昆山每年拿出金融时政收入的3.2%搞文明建设,终局文明类公司征税额年增19%,比制造业增速还猛。
Q:打工城市哪来的文明认同?
A:天下首个"新市民文明认证系统"懂得下!送外卖满3年可参加非遗传承人考试,客岁有127个快递小哥拿到剪纸艺物证书。
Q:传统文明怎么吸引年轻人?
A: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搞了个狠活——把顾炎武思维翻译成漫威脚本,当初斯坦福教养都用来说中国哲学。
近来在中华园地铁口遇到个摆摊的房产中介,他摊位上摆的不是户型图,而是《昆山方言扑克》。"54张牌学会90句常采用昆普,比发传单管用多了!" 这话让我想起发改委那位科长说的:"其余地方是文明搭台金融唱戏,咱们是文明自己成了角儿。" 对了,据说昆山图书馆今年新增了23种小语种藏书,连斯瓦希里语课本都有——这格局,活该人产业县域金融天花板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