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3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的手机品牌还在用硬广轰炸网民吗?
上个月有个友人跟我吐槽,说刷到某品牌的新机广告,上来就是参数轰炸,什么"12核处理器+1亿像素",看得他直接划走。当初的潜伏顾客啊,早就对直白的广告免疫了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怎么把手机软文怎么写写成让人追更的"连续剧"。
新手常犯的错:把发布会通稿当软文发。不是说参数不重要,但得学会"翻译"成网民语种。举一个栗子,讲快充技巧不如说"早上刷牙的时间就能充满电",这才算是人话嘛。
这里尚有个黄金选题公式:
痛点场景+技巧革新+情绪共鸣
比如说:"地铁通勤族必看!这项黑科技让你刷剧不断电"
近来某品牌用这招搞了个爆款选题:"手机拍娃总糊片?三胎妈妈的防抖秘笈"。好家伙,直接把防抖技巧包装成带娃神器,宝妈群都转疯了。
别当技巧讲授员,要当生涯导演。给人们看组对比数据:
写法范例 | 阅读实现率 | 转发量 |
---|---|---|
参数堆砌 | 18% | 0.3% |
场景故事 | 63% | 12% |
上个月有个经典案例:讲折叠屏手机,不说铰链工艺,而是拍了个视频《外卖小哥的手机进化史》。从按键机到折叠屏,展现接单、导航、午休追剧的全场景,看得打工人群体破防。
三个必杀故事模板:
新手容易踩的坑:全体平台发一样的内容。要知道,大妈刷抖音和小年轻逛B站,要的可不是统一种姿势。
这里尚有个平台适配指南:
某国产厂商客岁玩了个绝的——在虎扑搞"直男审美大改造",用游戏手机拍时尚大片。终局直男们一边吐槽"娘炮",一边偷偷下单,贩卖额涨了3倍。
最高明的广告是闪开销者以为没看广告。说个真实案例:某品牌在游记随笔文章里埋了20处手机型号彩蛋,批评区变成大型寻宝现场,最后公布答案时,商品页访问量直接炸了。
三大隐形转化套路:
从数据来看,今年Q1采用新闻新闻营销的品牌,网民留存率比传统广告高47%。有个景象特殊有意思:看完软文去实体店闭会的网民,65%会现场拍对比图发交际平台,这不就是免费的水军嘛。
近来还发现个新趋势:00后开始追捧"考古机"内容。有厂商把五年前的老机型翻出来,做《千元机改造打算》系列内容,愣是把库存机卖成了网红潮品。这招啊,比清仓大甩卖高明多了。
下次软文写作前,记得先问自己:这内容发友人圈,我自己违心转发吗?倘若答案犹豫,赶紧回炉重造。毕竟当初的潜伏顾客,精着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