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为什么同样的软文在搜狐发出来,别人的阅读量是你的十倍?
客岁某家电品牌在搜狐发布两篇同主题软文,一篇阅读量仅3000+,另一篇却冲破50万。拆解后发现,阅读量高的文章把广告词藏在第四段电梯故障的故事里,而数据差的通篇都在吹技巧参数。这揭示了一个本相:搜狐新闻的网民不是来看广告的,是来获取代价的。
第一步:摸透平台的隐形规则
搜狐新闻的推举算法有个特色:前300字决议生死。编辑考核时,倘若开篇没出现这三个因素,大概率会被湮没:
对比两类开头效果:
范例 | 平均阅读量 | 完读率 |
---|---|---|
抑扬顿挫型 | 1.2万 | 18% |
冲突牵挂型 | 8.7万 | 55% |
第二步:内容穿上新闻马甲
万万别把通稿直接扔给搜狐。客岁某美妆品牌把商品发布会写成《浦东机场查获新型私运品竟是明星化装师必备单品》,阅读量暴涨12倍。新闻化包装的中心是找到商品与公共利益的衔接点:
记着这一个公式:公共事物+专业解读+商品化解方案=及格新闻新闻营销。
第三步:标题要像新闻联播导语
搜狐编辑天天考核500+稿件,这三个标题范例最容易过审:
避开“震撼”“惊爆”等营销词汇,学会采用“调查表现”“实测发现”等新闻术语。
第四步:埋设转化暗线
在搜狐做推广最禁忌硬推联系方式。某培育机构的高明做法是:在《双减政令下,海淀家长周新挑撰》文末设置“培育地图”小程序入口,既不违规又实现留资。合规转化三板斧:
某家居品牌用这招,单个获客成本从200元降到37元。
第五步:矩阵式打法破流量天花板
戮力同心在搜狐很难出圈。视察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打法:
近来发现个有趣景象:那些在搜狐获取高流量的软文,每每会在文末标注“本文不构成投资提议”。这种免责申明反而增强了可信承度,某财经账号测试发现,带申明的文章转化率比硬广高43%。下次写稿时,不妨试试把广告用意藏在专业代价里——毕竟,让人放心的套路才算是最高明的套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