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6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为什么别人家的微信群加人送杯子能裂变500人,你送充电宝却没人搭理?
客岁有个做母婴用品的老板跟我吐槽,花三千块买了100个充电宝做邀新礼物,终局一周才拉进来23个人。回头看隔壁水果店,送两块钱的卡通挂钩,三天微信群爆满。这事儿啊,中心得摸透人性贪小便宜的精髓。
先泼盆冷水——万万别送商圈通货!你送个拼多多9.9包邮的手机支架,人家回头就扔抽屉吃灰。得选那种:
举一个真实案例:2023年某母婴品牌用这套打法:
准确选品:婴幼儿专用口水巾(成本4.8元)
错误树模:个别湿巾(成本3.5元)
终局前者转化率比后者高出210%,出于宝妈们更违心晒宝宝专属物品。
“邀3人送礼物”这种玩法早过时了。试试途径式责任:
客岁有个美妆社群玩得更绝:
直接说“拉人进群领礼物”太low,得换一个说法:
个别版:“邀请挚友进群领好礼”
进阶版:“帮挚友争取限量内测福利资格”
高阶版:“解锁城市生涯家专属通行证”
来看一个对比案例:
话术范例 | 三日拉新量 |
---|---|
直接说明 | 58人 |
身份包装 | 127人 |
特权暗示 | 263人 |
礼物别当场发!有个做社区团购的老板这么操作:
重点来了:发货时间把持在3-5天最佳,既不会闪开销者忘却,又可能保持期待感。万万别学那些当天发货的,人家拿到东西就退群了!
见过最绝的防刷单打算:
有个卖办公用品的试过这招:
独家数据:2024年社群经营白皮书表现,带情绪联结的礼物(如刻字服侍/定制周边)比个别礼物留存率高3.8倍。下次试试在帆布包印上网民ID缩写,成本多2毛钱,效果可能翻倍哦!
最后说一句得罪人的:见过太多老板烧钱送礼物,微信群却是满了,终局满是领完奖品就装死的僵尸粉。记着啦,每份礼物要绑定后续开销场景——比如说送咖啡杯的同时,推送个“周三咖啡半价日”的群公告,这才叫把钱花在刀刃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