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9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断定刷到过如许的尴尬:安庆的振风塔在友人圈发10次,点赞还没隔壁合肥的奶茶店多?客岁某景区花20万拍宣扬片,播放量还没素人拍的15秒倒扒狮街夜景高!这事儿真不怪安庆没料,客岁俞敏洪16小时直播带火安庆文旅,1800万人次观看,秘密全藏在新闻营销里。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一个让城市IP起死回生的流量密钥。
灵魂拷问:显明有陈独秀旧居、黄梅戏发源地这些硬核文明,为啥总打不过网红城市?看两组对比文案就懂:
× "国家史实文明名城 百年省会 地灵人杰"
√ "00后大学生夜游倒扒狮街,意外发现邓稼先童年练字的石板路"
看出差距没?数据表现,带人物故事的文旅文案转化率比传统宣扬高67%
新手常踩的坑:
举一个真实翻车案例:某景区砸钱推"天柱山自然氧吧"概念,终局年轻人批评:"不如说是中老年登山协会基地"。厥后改成"00后拍照师发现山顶云海像游戏场景",预约量两周涨3倍。
× 原句:"安庆是陈独秀家乡"
√ 神改编:
"外卖小哥在陈延年读书处接单,突然发现点餐人叫'乔年'——监控拍下他盯着门牌发愣的3分钟"
这写法让该景点抖音话题播放量破500万,出于抓住了年轻人对史实人物的二次元设想
"江毛水饺老师傅清晨3点调馅被直播,网友发现他用的擀面杖刻着'胡玉美1932'"
老字号+窃视视角的组合拳,让百年迈店突然成为打卡点,日均客流量翻4倍
"工地大叔下班唱黄梅戏走红,被再芬剧院邀请同台,网友:这才算是民间艺术家"
这种反差人设自带传播力,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超2亿
有景区经营问:"故事也编了,为啥流量仍是差?"深扒50+失败案例发现:
客岁某古镇把"青石板路"改成"穿汉服走这里会触发隐藏照相点",00后游客占比从12%飙到58%。记着:90后要的是可介入的沉浸感,不是被动接受说教。
看淄博烧烤怎么玩的?用短视频打造"小饼烤炉加蘸料"三件套符号。安庆完整可能搞:
据说有团队正在开拓"邓稼先的核弹密钥"密屋逃走,把爱国培育变成实景游戏。这种玩法倘若写成"北大物理系学霸群体被困安庆"的软文,相对爆!
在文旅圈混了八年,发现个怪景象:越是文明底蕴深的地方,越容易端着架子做宣扬。下次写安庆软文前,先问自己:
对了,你见过最绝的城市宣扬文案是啥?是谁人"在蚌埠吃烧饼夹里脊趁便捡珍珠",仍是"来鹤岗买房送户籍"的骚操作?批评区等你来掰头!